年龄的100岁古文又称什么
【年龄的100岁古文又称什么】在中国古代文化中,年龄的表达方式丰富多样,尤其在文学作品、诗词歌赋以及典籍中,常以雅称或别称来指代不同的年龄段。其中,“百岁”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龄,不仅象征着长寿,也常常被赋予吉祥、尊贵的寓意。
那么,在古文中,“年龄的100岁”又有哪些称谓呢?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相关名称及其出处与含义。
一、
“百岁”是古人对100岁的一种直接称呼,但除此之外,还有一些更为文雅或富有象征意义的称谓。这些称谓多见于诗词、典籍和礼仪场合,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。
1. 百岁:最常见、最直接的称谓,表示100岁。
2. 期颐:出自《礼记·曲礼上》,指人到百岁,饮食起居皆需他人照顾,故称“期颐”。
3. 耄耋之年:虽然“耄耋”一般指80至90岁,但在某些语境下也可泛指高龄,包括百岁。
4. 老寿星:民间常用,表示长寿之人,虽非正式古文称谓,但在文学中也有使用。
5. 百龄:意为一百年,有时用于形容长寿。
6. 百岁翁:指百岁老人,常用于文学或祝寿场合。
7. 花甲重开:原指60岁再活60年,合为120岁,但有时也用来形容百岁老人。
这些称谓不仅体现了古人对长寿的敬仰,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细腻与含蓄。
二、表格展示
| 古文称谓 | 出处/来源 | 含义说明 |
| 百岁 | 普遍使用 | 直接表示100岁,常见于日常及文学作品 |
| 期颐 | 《礼记·曲礼上》 | 指百岁老人,因生活需依赖他人照料 |
| 耄耋 | 《礼记·曲礼上》 | 通常指80-90岁,有时泛指高龄,包括百岁 |
| 老寿星 | 民间及文学中 | 表示长寿之人,带有祝福意味 |
| 百龄 | 文学及典籍 | 意为一百年,用于形容长寿 |
| 百岁翁 | 文学及祝寿场合 | 指百岁老人,常用于赞美或祝福 |
| 花甲重开 | 民间俗语 | 原指120岁,有时也用于形容百岁老人 |
三、结语
古文中对“年龄的100岁”有着丰富的称谓,既有直接的“百岁”,也有更具文化内涵的“期颐”、“百龄”等。这些称谓不仅是对长寿的赞美,也是古代社会对长者尊重的体现。了解这些称谓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时间观念与人生哲学。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