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精选要闻 > 宝藏问答 >

自相矛盾文言文的阅读题

2025-05-17 11:18:33

问题描述:

自相矛盾文言文的阅读题,卡了好久了,麻烦给点思路啊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5-17 11:18:33

在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,《自相矛盾》是一个耳熟能详的经典案例。这个故事不仅蕴含了深刻的哲理,还常常被用来作为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的教学素材。今天,我们就围绕这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展开讨论,并尝试通过几个阅读理解题目来加深对它的理解和感悟。

原文如下:

楚人有鬻盾与矛者,誉之曰:“吾盾之坚,物莫能陷也。”又誉其矛曰:“吾矛之利,于物无不陷也。”或曰:“以子之矛,陷子之盾,何如?”其人弗能应也。众皆笑之。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,不可同世而立。

这段文字讲述了一个人在卖盾牌和长矛时所遭遇的尴尬局面。他夸耀自己的盾无比坚固,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刺穿它;同时又吹嘘自己的矛锋利无比,任何东西都无法抵挡。当有人提出用他的矛去刺他的盾时,他却无法回答。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说话前后不一、自相矛盾的人。

接下来,让我们通过一些阅读题来检验一下你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吧!

1. 文中的“鬻”字是什么意思?

A. 买 B. 卖 C. 制造 D. 使用

2. 楚人的盾被称为“莫能陷”,这里的“陷”指的是什么?

A. 坍塌 B. 刺穿 C. 破坏 D. 失败

3. 当有人问“以子之矛,陷子之盾,何如?”时,楚人为什么不能回答?

A. 因为他没有听清楚问题

B. 因为他意识到自己的话存在逻辑上的矛盾

C. 因为他突然忘记了自己刚才说的话

D. 因为他认为这个问题毫无意义

4.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?

A. 做事要脚踏实地,不要好高骛远

B. 做生意要诚实守信,避免夸大其词

C. 在说话时要注意逻辑一致性,避免自相矛盾

D. 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,取长补短

5. 下列哪一项最能概括这篇寓言的主题?

A. 言过其实,终将自食其果

B. 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

C. 金无足赤,人无完人

D. 滴水穿石,绳锯木断

希望这些题目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《自相矛盾》这篇经典寓言。它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,无论是交流还是思考问题,都应该保持清晰的思路和一致的观点,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