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宋代文坛上,苏轼以其豪放旷达的词风独树一帜。他的一首《卜算子·黄州定慧院寓居作》,不仅展现了其高超的艺术造诣,也表达了他在特定境遇下的复杂心境。
原文如下:
缺月挂疏桐,漏断人初静。谁见幽人独往来?缥缈孤鸿影。
惊起却回头,有恨无人省。拣尽寒枝不肯栖,寂寞沙洲冷。
这首词以“缺月”开篇,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。“疏桐”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氛围,让人感受到环境的荒凉与寂静。接下来,“漏断人初静”,时间已经很晚了,四周一片安静,只有滴漏的声音还在延续。而此时此刻,一个孤独的身影开始在这片寂静中徘徊,那便是“幽人”。他的身影如同“缥缈孤鸿影”,既朦胧又神秘,给人一种难以捉摸的感觉。
下阕通过描写孤鸿的行为,深化了词的情感内涵。“惊起却回头”,这一动作生动地表现出孤鸿被惊扰后的警觉与不安;“有恨无人省”,则是孤鸿内心的写照,它有着无法言说的忧愁与遗憾,却无人能够理解。最后两句“拣尽寒枝不肯栖,寂寞沙洲冷”,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。孤鸿宁愿选择寒冷的沙洲栖息,也不愿委屈自己去栖于温暖但不安全的寒枝之上,这正是作者内心深处不愿随波逐流的真实写照。
从艺术手法上看,此词运用了象征和借物抒情的手法,将孤鸿的形象与自身的情感巧妙结合。同时,全词语言凝练含蓄,意境深远,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。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孤鸿行为的细致刻画,成功塑造了一个孤独而又执着的形象,同时也传达了作者身处逆境时依然保持独立人格的精神追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