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ldquo 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 rdquo 是什么特殊文言句式?】一、
“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”出自诸葛亮《出师表》。这句话在文言文中具有典型的状语后置(也称“介词结构后置”)句式特征。
在古汉语中,为了强调或使句子更符合表达习惯,常常将表示时间、地点、方式等的状语放在动词之后,这种现象称为“状语后置”。例如,“于乱世”和“于诸侯”是介词短语作状语,分别修饰“苟全性命”和“不求闻达”,但它们被放在了动词之后。
此外,该句还体现了文言文中的对偶结构,前后两句结构对称,意义相对,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。
二、文言句式分析表
句子部分 | 结构类型 | 说明 |
苟全性命 | 动宾结构 | “苟”为副词,意为“勉强”;“全性命”为动宾结构,意为“保全性命”。 |
于乱世 | 状语(介词结构) | “于”为介词,引出地点“乱世”,作“苟全性命”的状语,表示“在乱世中”。 |
不求闻达 | 否定动宾结构 | “不”是否定副词,“求闻达”为动宾结构,意为“追求名声显达”。 |
于诸侯 | 状语(介词结构) | “于”引出对象“诸侯”,作“求闻达”的状语,表示“向诸侯”。 |
整体结构 | 对偶句式 | 前后句结构对称,内容相对,增强语气与情感表达。 |
三、结语
“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”是一句典型的文言文句式,其核心特点是状语后置和对偶结构。这种句式不仅符合古汉语的语法规范,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理解这类句式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文言句式或相关历史背景,可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