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间四月芳菲尽,山寺桃花始盛开。
长恨春归无觅处,不知转入此中来。
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。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(公元817年)春游江西庐山大林寺时创作了这首诗。当时正值四月,山下的花草已经凋零,而山上寺庙附近的桃花却刚刚绽放,这一景象让白居易感慨万千,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。
诗中前两句“人间四月芳菲尽,山寺桃花始盛开”,通过对比山下与山上的景色变化,表达了自然界中时间流逝的不同步调,以及诗人对大自然奇妙规律的惊叹。后两句“长恨春归无觅处,不知转入此中来”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于春天的留恋之情,同时也揭示了一个哲理:只要用心寻找,总会发现美好事物的存在。
白居易以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著称,他的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,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。这首《大林寺桃花》便是其中的典范之作,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,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。


